杭州师范大学范念斯副教授JWPE综述文章:抗生素去除策略的效能与机制
原文信息
英文题目:
A critical review of antibiotic removal strategies: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作者:
Zheng-Yang Lu, Yuan-Long Ma, Jiang-Tao Zhang, Nian-Si Fan*, Bao-Cheng Huang, Ren-Cun Jin
通讯作者邮箱:nsfan@hznu.edu.cn
作者单位:
Laboratory of 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关键词:
Antibiotics(抗生素); Removal strategy(去除策略); Mechanism(机制); ARGs(抗性基因)
被引频次:据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6月13日该文章被引频次为65次。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4714420305596
文章简介
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发展,高浓度抗生素促进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抗生素抗性细菌(ARB)的出现和转移;低浓度抗生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长期存在,亦有诸多不利影响。为了缓解和消除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提出了几种方法,其中一些已经在工程中应用。
本篇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各种抗生素的去除策略及其相应的机制,包括传统处理方法(如:金属和纳米颗粒、碳材料、高级氧化、过滤、絮凝和高温)、最新技术(如:树脂法、海藻酸钠和生物去除等)和综合处理策略(如:溶胶-凝胶法、臭氧和光催化法、紫外线照射和光催化处理法)。通过对比分析上述方法的性能和效率,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综述分析可知,组合工艺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抗生素去除策略,如紫外线照射和光催化处理法的结合有助于降低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耐药性增加的风险。本文还提议进行更多的尝试,以期更深入的了解抗生素去除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制定抗生素控制策略以同时实现脱氮、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去除提供了指引方向。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卢郑扬,杭州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5篇。
通讯作者:范念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微生物生态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层次。主要从事废水生物处理、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重点课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Water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内外顶级环境类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
编者:宿忆萌
校核:邢保山
致谢
邢保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废物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1篇。曾获第八届和第十五届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钱易环境奖和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等。